媒體中心
- 首頁
- 行業新聞
文章來源于《中國鋼鐵工業協會》 2023年10月,全球71個納入世界鋼鐵協會統計國家或地區的粗鋼產量為1.500億噸,同比增長0.6%。 各地區粗鋼產量 2023年10月,非洲粗鋼產量為190萬噸,同比提高3.5%;亞洲和大洋洲粗鋼產量為1.088億噸,同比提高0.8%;歐盟(27國)粗鋼產量為1060萬噸,同比下降7.1%;其他歐洲國家粗鋼產量為360萬噸,同比下降0.2%;中東粗鋼產量為500萬噸,同比提高5.0%;北美粗鋼產量為930萬噸,同比保持不變;俄羅斯和其他獨聯體國家+烏克蘭粗鋼產量為740萬噸,同比提高12.9%;南美粗鋼產量為340萬噸,同比下降8.7%。 表1:各地區粗鋼產量 上述地區含71個產鋼國(地)提交的數據,其2022年產量占全球粗鋼產量的98%。 表格中包含的地區和國家: 非洲:阿爾及利亞*、埃及、利比亞、摩洛哥*、南非、突尼斯 亞洲和大洋洲:澳大利亞、中國、印度、日本、蒙古國、新西蘭、巴基斯坦、韓國、中國臺灣、泰國、越南 歐盟 (27國):奧地利,比利時,保加利亞,克羅地亞、捷克、芬蘭、法國、德國、希臘、匈牙利、意大利、盧森堡、荷蘭、波蘭、葡萄牙、羅馬尼亞、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西班牙、瑞典 其他歐洲國家:馬其頓、挪威、塞爾維亞、土耳其、英國 中東:巴林*、伊朗、伊拉克*、約旦*、科威特*、阿曼*、卡塔爾、沙特阿拉伯、阿聯酋、也門* 北美洲:加拿大、古巴、薩爾瓦多、危地馬拉、墨西哥、美國 俄羅斯和其他獨聯體國家+烏克蘭:白俄羅斯、哈薩克斯坦、俄羅斯、烏克蘭 南美洲:阿根廷、巴西、智利、哥倫比亞、厄瓜多爾、巴拉圭、秘魯、烏拉圭、委內瑞拉 *-2023年11月起新納入世界鋼鐵協會統計的國家 粗鋼產量排名前十位的國家 2023年10月, 中國粗鋼產量為7909萬噸,同比下降1.8%; 印度粗鋼產量為1210萬噸,同比提高15.1%; 日本粗鋼產量為750萬噸,同比提高2.6%; 美國粗鋼產量為680萬噸,同比提高3.4%; 俄羅斯粗鋼預估產量為630萬噸,同比提高9.5%; 韓國粗鋼產量為550萬噸,同比提高6.5%; 德國粗鋼產量為290萬噸,同比下降8.8%; 土耳其粗鋼產量為300萬噸,同比提高4.2%; 巴西粗鋼預估產量為260萬噸,同比下降10.2%;伊朗粗鋼產量為310萬噸,同比提高3.5%。 表2:粗鋼產量排名前十位的國家 e - 預估值。排名依據為本年度累計粗鋼產量。
文章來源于《中國鋼鐵協會》
文章來源于《中國冶金報社》 鐵礦石價格上漲再度登上鋼鐵圈 熱搜榜 。近兩個月來,鐵礦石期貨主力合約價格偏強運行,沖至近兩年來的最高位。11月14日,普氏62%鐵礦石價格指數自3月份以來首次突破130美元/噸,相較5月底創下的今年低點97.35美元/噸,漲幅已逾1/3。當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出手 打鐵 ,大連商品交易所配合進行限倉提保(要求自2023年11月17日交易時起,非期貨公司會員或者客戶在鐵礦石期貨I2401、I2402、I2403、I2404和I2405合約上單日開倉量不得超過500手,在鐵礦石期貨其他合約上單日開倉量不得超過2000手;自2023年11月20日結算時起,鐵礦石期貨合約投機交易保證金水平由13%調整為15%)。 此前的11月7日,商務部發布通知稱,將2021年制定的《大宗農產品進口報告統計調查制度》更名為《大宗產品進出口報告統計調查制度》,將實施進口許可證管理的原油、鐵礦石、銅精礦、鉀肥納入《實行進口報告的能源資源產品目錄》,這一舉措表明國家對鐵礦石進口管理的重視在加強。 鐵礦石價格大漲為何卷土重來?帶給我們哪些警示? 資本驅動特征明顯 鐵礦石價格亟待回歸合理區間 經《中國冶金報》記者調研了解,此輪鐵礦石價格大漲主要基于幾方面原因,其中資本逐利的特征十分明顯。 其一,利用并放大了宏觀層面利好信號的影響。 追溯這一輪鐵礦石價格上漲的源頭,基本始于10月24日萬億元國債增發及宏觀層面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刺激。10月底,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要一視同仁滿足不同所有制房地產企業合理融資需求,加快保障性住房等 三大工程 建設;10月份起 一攬子化債方案 的具體措施逐步落地等,都釋放了宏觀層面的利好信號。而這卻成為鐵礦石價格乘勢上漲的借口。與此同時,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 Group Inc.)11月7日在一份報告中稱,全球鐵礦石市場出現短缺,價格將進一步上漲。雖然高盛集團的看漲預測屢番被市場抨擊失準,但依然成為多頭資金追漲的有效借力。有市場機構統計,受系列因素影響,鐵礦石沉淀資金持續增加,資本推波助瀾的作用凸顯。 其二,借勢上漲,漲幅卻遠大于鋼價漲幅。 第四季度本是傳統需求淡季,但宏觀層面利好迅速點燃市場情緒。自10月末以來,鋼材價格連續小幅上漲,原料端也乘勢推動上漲。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數據顯示,11月13日—11月17日當周,中國鋼材價格指數(CSPI)達到111.58點,較萬億元國債消息發布當周增加4.08點,漲幅為3.7%。其間,鐵礦石期貨主力合約價格從835元/噸最高上漲至995元/噸,漲幅高達19.2%;普氏62%鐵礦石價格指數從115.55美元/噸上漲至132.40美元/噸(11月16日),漲幅達14.6%,遠大于鋼價漲幅。中國五礦一位從事鐵礦石研究的專家表示,根據他們多年來的跟蹤及模型測算,鐵礦石價格經過前幾輪的上漲,早已與鋼材價格形成了漲跌 邏輯 綁定:鐵礦石價格上漲時,遵循1∶1.6(1噸粗鋼需要1.6噸鐵礦石)的上漲比率,而在進入下跌通道時,卻按照鐵礦石占據鋼價成本46%的 邏輯 下跌,所以鐵礦石價格往往 快漲慢跌 。此次這一 邏輯 重演,鋼鐵行業利潤再次被鯨吞。 其三,鉆了粗鋼產量 平控 不及預期的空子。 今年初以來,鋼鐵產量始終處于相對高位, 平控 政策不及預期讓資本有了見縫插針的理由,罕見地在年末淡季引發一場 打鐵 之戰。然而,第四季度,鋼鐵企業生產強度已經有所減弱。從需求角度看,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3年10月份,我國生鐵日產223.19萬噸,環比下降6.4%。另據業內機構統計,10月中旬—11月10日,全國247家鋼企日均鐵水產量從245.95萬噸震蕩下跌至238.72萬噸;全國45個港口進口鐵礦石總庫存從10845.6萬噸上漲至11308.55萬噸,已連續4期累庫,僅在上周庫存出現小幅下降。 從供給角度看,今年初以來,四大礦山年度發運目標保持不變,第四季度存在年底沖量預期,加之我國原礦、鐵精粉產量呈現穩步增長態勢,鐵礦石供應充足。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個季度,全國生產鐵礦石原礦74276.6萬噸,同比增長6.1%;累計生產鐵精粉21547.5萬噸,同比增長1.3%。這意味著在我國鋼鐵產量下降期間,鐵礦石價格卻逆勢上漲,顯然違背了供需的基本規律。 其四,港口庫存穩定調節作用未顯。 中國礦產總經理郭斌在第六屆進博會上指出,一定量的港口庫存可對市場價格起到調節作用。中國港口的鐵礦石庫存常年保持在1億噸以上,但在市場價格波動中并未有效發揮庫存的穩定調節作用。這一問題在此輪上漲中得到印證。業內專家表示,進口鐵礦石港口庫存雖達到1.1億噸以上,但其中能夠影響市場價格的主流品種有限,且占大比例的長協礦由于定向交易起不到調節價格的作用。另外還有一些歷史存貨或融資貨無法銷售,導致流動性受限。有專家建議,由于很多國際礦業巨頭通過與國內港口合作,在港口開展混礦業務,港口庫存的構成已經發生變化。若加強對港口經營權的統一管理,或能夠減小礦業巨頭對鐵礦石價格的影響。 此輪鐵礦石價格上漲,也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焦煤、焦炭、廢鋼等原燃料價格上漲,進一步加劇了產業鏈利潤的不均衡,讓經營效益本就不佳的鋼鐵行業雪上加霜。不過,展望后市,此輪鐵礦石價格不存在持續上漲的基礎。 一方面,按照今年實現粗鋼產量 平控 目標來考慮,按全年粗鋼產量10.18億噸、前三個季度7.95億噸計算,第四季度粗鋼日產量不宜超過242.4萬噸,而10月份粗鋼日產量為255.13萬噸,后續粗鋼產量將在政策壓力下回落,對鐵礦石的需求減弱是必然趨勢。當前,公開的鋼廠檢修數據也證實了減產的動向。據不完全統計,截至11月10日,首鋼京唐、包鋼、柳鋼、安鋼等19家鋼廠發布檢修計劃。經《中國冶金報》記者粗略估算,影響鐵水產量在200萬噸以上,并且隨著年底例行檢修的增多,對鐵礦石的需求有望進一步下降。 另一方面,北方地區進入取暖季,環保限產也將影響鋼鐵產量。據預測,11月19日—11月23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將出現一次區域性重污染天氣過程。河北唐山、保定、邯鄲、衡水、邢臺、石家莊等多地環境部門發布通知,于11月19日啟動重污染天氣Ⅱ級應急響應,除績效評價為A級的企業、納入生態環境監管 白名單 的企業不限產、可以自主減排外,其余鋼廠均將不同程度受到影響。 從長遠來看,鐵礦石供應寬松預期強烈,鐵礦石價格不具備持續上漲的基礎。 扭轉被動局面須多管齊下 當務之急要強化自律減產 其實,有關鐵礦石價格 脫離基本面 存在明顯炒作成分 亟待回歸合理區間 等的呼吁,在每一輪鐵礦石價格大幅波動過程中都能聽到,其背后的資本推手也每每難以遁形,但 瘋狂的石頭 仍然會尋機登場,打鋼鐵行業一個措手不及。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面對鐵礦石這個國際化程度高、金融屬性越來越強的原料品種,我們確實有很多無奈:定價在外、資源在外、交易平臺在外、美元對沖平臺在外等,因此,被動承受的心理有之,完全依賴行政監管的心理有之,質疑鐵礦石期貨存在意義的聲音有之,想趁機 撈一票 的也有之…… 那么,我們就真的計無所出了嗎?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在關系安全發展的領域加快補齊短板,提升戰略性資源供應保障能力。從鋼協穩步推進 基石計劃 、進一步修訂再生鋼鐵原料標準、研究進口再生鋼鐵原料的增值稅優惠政策,到鋼鐵企業抱團出海 進軍 西芒杜鐵礦,以及加速建設西鞍山鐵礦、本溪思山嶺鐵礦、馬城鐵礦、陳臺溝鐵礦等國內項目,都告訴我們,作為全球最大的鐵礦石消費者,中國鋼鐵行業扭轉被動局面的辦法不是沒有,而是要把各項戰略部署、工作計劃落實到位。一句話, 打鐵 還需自身硬。 一是標本兼治,要同步推動自律減產與 基石計劃 落地見效。 此輪經過監管部門堅決出手 打鐵 ,鐵礦石價格漲勢已有適度降溫。然而,真正支撐行業健康發展的是合理的供需關系,行政監管并非根本之策、長久之計,階段性反彈的概率較大。為此,要真正為鐵礦石價格降溫,鋼鐵行業要從供需基本面入手,推動自律減產與 基石計劃 扎實落地。一方面,當務之急要堅持 三定三不要 (以銷定產,不要把產品變成庫存;以效定產,不要產生經營性虧損;以現定銷,不要把現金變成應收賬款)經營原則,將自律減產落到實處,追求有訂單的生產、有邊際的產量、有利潤的收入、有現金的利潤,從而壓降不合理的鐵礦石需求;另一方面,通過 基石計劃 拓展鐵素資源來源,提高資源保障度,提高鐵礦石定價話語權,壓縮資本炒作的空間。 二是深刻認識資本性質及規律,前瞻科學地化解潛在風險。 10月底召開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要著力提升金融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質量水平,堅持把金融服務實體經濟作為根本宗旨,堅持把防控風險作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題。我國金融市場起步晚,發育不完善。這一不成熟的特性在鐵礦石期貨市場上表現得尤為明顯,金融資本對鐵礦石價格的影響越來越深,導致鋼鐵行業總是疲于應對價格的輪番上漲。這就要求我們著力補短板,加強學習、研究,增強與資本打交道的本領,深刻把握資本逐利的本性及行為規律,強化源頭管控,增強信息辨別能力、風險防范及化解能力、資本運作能力等,并加強專業人才培養,在推動完善金融市場建設的過程中,化被動為主動,超前化解潛在風險,護航產業健康發展。 三是著眼長遠、夯實基礎,加速構建互利共贏的產業鏈生態圈。 今年前9個月,鋼協會員企業利潤下降34.1%,利潤率只有1.33%,企業虧損面達到近40%。10月底以來,原料價格上漲還將進一步加速產業鏈利潤向上游集中,影響鋼鐵行業可持續發展,不符合上下游企業的共同利益。因此,推動產業鏈利潤合理分配刻不容緩。我們要著眼長遠,處理好個體利益與整體利益、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的關系,堅持開放合作、互利共贏,攜手打造產業鏈良好生態,推動產業鏈利潤分配趨于公平合理。 路雖遠,行則將至。共建鐵礦石安全屏障,需要政府、行業、企業的多方努力、多措并舉,礦山、鋼鐵等上下游企業須強化對話、增強共識、攜手前行,共同打造一個更加公平、更加兼顧多方利益、能實現鋼鐵產業鏈供應鏈可持續發展的好機制,推動鐵礦業、鋼鐵業及上下游產業共同繁榮發展。
文章來源于《中國鋼鐵工業協會》 從文中獲悉,2023年10月,全國生產粗鋼7909.0萬噸、同比下降1.80%,日產255.13萬噸/日、環比下降6.79%;生產生鐵6919.0萬噸、同比下降2.80%,日產223.19萬噸/日、環比下降6.40 %;生產鋼材11371.0 萬噸、同比增長3.0 %,日產366.81 萬噸/日、環比下降6.60%;1-10月,全國累計生產粗鋼8.75億噸,同比增長1.40%,累計日產287.73 萬噸;生產生鐵7.45 億噸、同比增長2.30%,累計日產244.98萬噸;生產鋼材11.44億噸、同比增長5.70%,累計日產376.38萬噸。 2023年10月,重點統計鋼鐵企業共生產粗鋼6594.80萬噸、同比增長0.92%,日產212.74萬噸、環比下降5.24%;生產生鐵6175.66萬噸、同比增長3.21%,日產199.21萬噸、環比下降3.34 %;生產鋼材6916.28 萬噸、同比增長2.38%,日產223.11萬噸、環比下降3.96%。1-10月,重點統計鋼鐵企業累計生產粗鋼7.0億噸、累計同比增長3.83 %,粗鋼累計日產230.25萬噸;累計生產生鐵6.30 億噸、累計同比增長4.80 %,生鐵累計日產207.15 萬噸;累計生產鋼材6.94 億噸、累計同比增長4.94%,鋼材累計日產228.29萬噸。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10月,我國粗鋼日均產量255.13萬噸,環比下降3.8%,創今年以來新低;生鐵日均產量223.19萬噸,環比下降6.4%;鋼材日均產量366.81萬噸,環比下降6.6%。 10月,我國粗鋼產量7909萬噸,同比下降1.8%;生鐵產量6919萬噸,同比下降2.8%;鋼材產量11371萬噸,同比增長3.0%;焦炭產量4154萬噸,同比增長5.8%。 1-10月,我國粗鋼產量87470萬噸,同比增長1.4%;生鐵產量74475萬噸,同比增長2.3%;鋼材產量114418萬噸,同比增長5.7%;焦炭產量41001萬噸,同比增長2.9%。 10月份國民經濟持續恢復向好 (2023年11月15日) 10月份,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地區各部門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扎實推動高質量發展,宏觀調控政策持續發力顯效,生產供給穩中有升,市場需求持續改善,就業物價總體穩定,轉型升級扎實推進,國民經濟持續恢復向好。 一、工業生產有所加快,裝備制造業持續回升 10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6%,比上月加快0.1個百分點;環比增長0.39%。分三大門類看,采礦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9%,制造業增長5.1%,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1.5%。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2%,比上月加快0.7個百分點,連續3個月回升。分經濟類型看,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9%;股份制企業增長5.6%,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增長0.9%;私營企業增長3.9%。分產品看,太陽能電池、服務機器人、集成電路產品產量同比分別增長62.8%、59.1%、34.5%。1-10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1%。1-9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同比下降9.0%,降幅比1-8月份收窄2.7個百分點,其中9月份同比增長11.9%。10月份,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為49.5%,企業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為55.6%。 二、服務業增勢良好,現代服務業增長較快 10月份,全國服務業生產指數同比增長7.7%,比上月加快0.8個百分點。分行業看,住宿和餐飲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批發和零售業,金融業生產指數同比分別增長21.3%、13.2%、10.9%、10.0%、7.8%。1-10月份,全國服務業生產指數同比增長7.9%。1-9月份,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7.1%。10月份,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0.1%,業務活動預期指數為57.5%,其中,鐵路運輸、航空運輸、郵政、電信廣播電視及衛星傳輸服務等行業商務活動指數位于60.0%以上高位景氣區間。 三、市場銷售增長加快,服務消費持續較快增長 10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3333億元,同比增長7.6%,比上月加快2.1個百分點;環比增長0.07%。按經營單位所在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37479億元,同比增長7.4%;鄉村消費品零售額5854億元,增長8.9%。按消費類型分,商品零售38533億元,增長6.5%;餐飲收入4800億元,增長17.1%。在限額以上單位商品零售額中,體育、娛樂用品類,通訊器材類,汽車類,金銀珠寶類商品零售額分別增長25.7%、14.6%、11.4%、10.4%。1-10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85440億元,同比增長6.9%。全國網上零售額122915億元,同比增長11.2%。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103010億元,增長8.4%,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26.7%。1-10月份,服務零售額同比增長19.0%,比1-9月份加快0.1個百分點。 四、固定資產投資規模繼續擴大,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長較快 1-10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419409億元,同比增長2.9%,比1-9月份回落0.2個百分點。分領域看,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5.9%,制造業投資增長6.2%,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9.3%。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92579萬平方米,同比下降7.8%;商品房銷售額97161億元,下降4.9%。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同比下降1.3%,第二產業投資增長9.0%,第三產業投資增長0.4%。民間投資下降0.5%,降幅比1-9月份收窄0.1個百分點;扣除房地產開發投資,民間投資同比增長9.1%。高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11.1%,其中高技術制造業和高技術服務業投資分別增長11.3%、10.5%。高技術制造業中,航空、航天器及設備制造業,醫療儀器設備及儀器儀表制造業投資分別增長19.0%、16.7%;高技術服務業中,科技成果轉化服務業、專業技術服務業投資分別增長37.3%、29.1%。10月份,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環比增長0.10%。 五、貨物進出口同比由降轉增,貿易結構繼續優化 10月份,貨物進出口總額35417億元,同比增長0.9%,上月為下降0.7%。其中,出口19736億元,下降3.1%;進口15681億元,增長6.4%。進出口相抵,貿易順差4055億元。1-10月份,貨物進出口總額343199億元,同比增長0.03%。其中,出口195543億元,增長0.4%;進口147656億元,下降0.5%。1-10月份,一般貿易進出口同比增長1.8%,占進出口總額的比重為64.9%,比上年同期提高1.1個百分點。民營企業進出口增長6.2%,占進出口總額的比重為53.1%,比上年同期提高3.1個百分點。機電產品出口增長2.8%,占出口總額的比重為58.5%。 六、就業形勢總體穩定,大城市城鎮調查失業率下降 10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0%,與上月持平。本地戶籍勞動力調查失業率為5.0%;外來戶籍勞動力調查失業率為4.9%,其中外來農業戶籍勞動力調查失業率為4.6%。31個大城市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0%,比上月下降0.2個百分點。全國企業就業人員周平均工作時間為48.7小時。 七、居民消費價格穩中有降,工業生產者價格同比降幅略有擴大 10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下降0.2%,環比下降0.1%。分類別看,食品煙酒價格同比下降2.1%,衣著價格上漲1.1%,居住價格上漲0.3%,生活用品及服務價格下降0.6%,交通通信價格下降0.9%,教育文化娛樂價格上漲2.3%,醫療保健價格上漲1.3%,其他用品及服務價格上漲3.6%。在食品煙酒價格中,豬肉價格下降30.1%,鮮菜價格下降3.8%,糧食價格上漲0.6%,鮮果價格上漲2.2%。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后的核心CPI同比上漲0.6%。1-10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0.4%。 10月份,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下降2.6%,環比持平。全國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同比下降3.7%,環比上漲0.2%。1-10月份,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和購進價格同比分別下降3.1%和3.6%。 總的來看,10月份,國民經濟持續恢復向好,主要指標持續改善,經濟運行總體平穩。但也要看到,外部不穩定不確定因素依然較多,國內需求仍顯不足,經濟回升向好基礎仍需鞏固。下階段,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扎實推動高質量發展,精準有效實施宏觀調控,著力擴大內需、提振信心、防范風險,不斷推動經濟運行持續好轉、內生動力持續增強、社會預期持續改善、風險隱患持續化解,促進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來源:海關總署 海關總署最新數據顯示,2023年10月我國出口鋼材793.9萬噸,較上月減少12.4萬噸,環比下降1.5%;1-10月累計出口鋼材7473.2萬噸,同比增長34.8%。 10月我國進口鋼材66.8萬噸,較上月增加2.8萬噸,環比增長4.4%;1-10月累計進口鋼材636.6萬噸,同比下降30.1%。 10月我國進口鐵礦砂及其精礦9938.5萬噸,較上月減少179.9萬噸,環比下降1.8%;1-10月累計進口鐵礦砂及其精礦97584.2萬噸,同比增長6.5%。 10月我國進口煤及褐煤3599.2萬噸,較上月減少614.8萬噸,環比下降14.6%;1-10月累計進口煤及褐煤38364.0萬噸,同比增長66.8%。
文章來源于《中國鋼鐵工業協會》 根據海關統計快訊數據,2023年10月,我國進口鋼材66.8萬噸,環比增加2.8萬噸,增幅4.4%;均價1517.1美元/噸,環比下跌116.2美元/噸,跌幅7.1%。1-10月累計進口鋼材636.6萬噸,同比減少274.7萬噸,降幅30.1%。 2023年10月,我國出口鋼材793.9萬噸,環比減少12.4萬噸,降幅1.5%;均價792.0美元/噸,環比下跌22.1美元/噸,跌幅2.7%。1-10月累計出口鋼材7473.2萬噸,同比增長1929.0萬噸,增幅34.8%。 2023年10月,我國進口鐵礦石9938.5萬噸,環比減少179.9萬噸,降幅1.8%;均價112.9美元/噸,環比上漲6.2美元/噸,漲幅5.8%。1-10月累計進口鐵礦石97584.2萬噸,同比增長5919.6萬噸,增幅6.5%。
文章來源于《中國冶金報社》 1—9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54119.9億元,同比下降9.0%,降幅比1—8月份收窄2.7個百分點。 1—9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國有控股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8477.0億元,同比下降11.5%;股份制企業實現利潤總額39623.7億元,下降8.7%;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2878.1億元,下降10.5%;私營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4385.0億元,下降3.2%。 1—9月份,采礦業實現利潤總額9928.1億元,同比下降19.9%;制造業實現利潤總額38910.7億元,下降10.1%;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實現利潤總額5281.1億元,增長38.7%。 1—9月份,主要行業利潤情況如下: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50.0%,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增長24.9%,通用設備制造業增長11.0%,專用設備制造業增長2.4%,汽車制造業增長0.1%, 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下降1.8% ,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下降9.4%,紡織業下降10.2%,農副食品加工業下降15.1%,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下降15.1%,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下降18.6%,煤炭開采和洗選業下降26.5%,非金屬礦物制品業下降26.7%,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下降40.4%,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下降46.5%。 1—9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96.35萬億元,同比持平;發生營業成本81.96萬億元,增長0.3%;營業收入利潤率為5.62%,同比下降0.55個百分點。 9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總計164.40萬億元,同比增長6.4%;負債合計94.63萬億元,增長6.7%;所有者權益合計69.77萬億元,增長6.0%;資產負債率為57.6%,同比上升0.2個百分點。 9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應收賬款23.75萬億元,同比增長9.7%;產成品存貨6.13萬億元,增長3.1%。 1—9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成本為85.07元,同比增加0.30元;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費用為8.34元,同比增加0.28元。 9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資產實現的營業收入為80.1元,同比減少5.8元;人均營業收入為177.4萬元,同比增加6.0萬元;產成品存貨周轉天數為20.0天,同比增加1.2天;應收賬款平均回收期為63.0天,同比增加5.9天。 9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同比增長11.9%。
文章來源于《中國鋼鐵工業協會》 一、鋼鐵進出口總體情況 9月,我國進口鋼材64.0萬噸,環比持平;進口平均單價1633.3美元/噸,環比下跌2.2%,同比上漲3.5%。1-9月,進口鋼材569.8萬噸,同比減少31.7%;進口平均單價1589.3美元/噸,同比上漲6.3%;進口鋼坯197.9萬噸,同比減少64.0%。 9月,我國出口鋼材806.3萬噸,環比減少21.9萬噸,同比增加307.9萬噸;出口平均單價814.2美元/噸,環比上漲0.4%,同比下跌41.8%。1-9月,出口鋼材6681.8萬噸,同比增長31.8%;出口平均單價985.7美元/噸,同比下跌32.2%;出口鋼坯247.2萬噸,同比增加155.6萬噸;粗鋼凈出口6460.7萬噸,同比增長2488.4萬噸,增幅62.6%。 圖1 中國鋼材進出口月度情況 二、鋼鐵產品出口情況 9月,我國鋼材出口環比回落,但仍處于800萬噸以上高位。出口量最大的鍍層板保持平穩增長,熱軋板卷、中厚板、冷軋板卷出口量均環比回落。對南美主要國家出口環比明顯減少。具體情況如下: 1.分品種情況 9月,我國出口板材543.7萬噸,環比減少3.1%,占出口總量67.4%。出口量較大的品種中,涂鍍板出口保持平穩增長,熱軋板卷、中厚板、冷軋板卷出口量均環比回落。其中,熱軋板卷環比減少6.0%至197.7萬噸;中厚板環比減少12.0%至66.5萬噸;冷軋板卷環比減少9.2%至55.3萬噸。另外,棒線材環比減少11.1%至89.3萬噸,其中線材出口環比減少18.8%;管材出口量環比增長4.8%至91.3萬噸。 前三季度,我國出口板材4360.9萬噸,同比增長30.6%,占出口總量65.3%。21大鋼材品種中除冷軋薄板、電工鋼板、冷軋窄帶鋼出口量同比減少外,其他品種均同比增長。其中17個品種同比增幅在15%以上,厚鋼板、鋼筋同比增幅在100%以上。從出口總量看,鍍層板、中厚寬鋼帶、熱軋薄寬鋼帶、涂層板、中板、無縫鋼管為出口量前六類品種,均在400萬噸及以上,合計出口量占總出口量60.0%。從出口增量看,鍍層板、中厚寬鋼帶、熱軋薄寬鋼帶、中板、線材五類品種同比出口增量均超過130萬噸,合計出口增量占總出口量65.2%。 9月,我國出口不銹鋼34.3萬噸,環比減少6.3%,占出口總量4.3%;出口均價為2250.1美元/噸,環比上漲5.5%。前三季度,我國出口不銹鋼310.8萬噸,同比減少10.3%;出口均價2778.1美元/噸,同比下跌27.2%。 表1 2023年9月分品種鋼材出口情況 表2 2023年9月不銹鋼出口情況 2.分區域情況 9月,我國對東盟出口鋼材258.3萬噸,環比基本持平,占出口總量32.0%。其中對越南、泰國出口量均環比減少3.5%,對菲律賓、印尼出口環比分別增長9.8%和14.0%。對南美洲出口69.3萬噸,環比減少21.9%,其中對巴西、秘魯、哥倫比亞出口環比分別減少36.4%、29.5%和23.6%,對智利出口環比增長29.6%。 前三季度,除對歐盟出口量同比減少7.3%外,我國對主要市場鋼材出口均大幅增長。從出口總量看,我國鋼材出口市場主要集中在亞洲地區,占出口總量67.5%;其中東盟出口量同比增長29.9%至1977.4萬噸,韓國出口量同比增長37.2%至641.1萬噸。從出口增量看,對阿聯酋、巴西、印度、土耳其出口同比增幅均在60%以上。 圖2 2023年9月中國鋼材主要出口流向 3.初級產品出口情況 9月,我國出口初級鋼鐵產品(包括鋼坯、生鐵、直接還原鐵、再生鋼鐵原料)28.2萬噸,其中鋼坯出口量環比增長8.0%至28.0萬噸。前三季度,我國出口初級鋼鐵產品253.4萬噸,出口鋼坯247.2萬噸,同比增長169.7%。 圖3 鋼坯當月出口情況 三、鋼鐵產品進口情況 9月,我國鋼材進口保持低位運行。進口量較大的冷軋薄板、鍍層板、中板均環比減少, 熱軋板卷進口量環比增長。對日本進口量有所增長。具體情況如下: 1.分品種情況 9月,我國進口板材54.7萬噸,環比減少1.2%,占進口總量85.5%。進口量較大的冷軋薄板、鍍層板、中板均環比減少,合計占進口總量51.5%。冷軋板卷、中厚板進口量環比分別減少2.0%和9.4%,而熱軋板卷進口量環比增長24.8%至10.3萬噸,其中中厚寬鋼帶環比增長34.0%至7.4萬噸。另外,棒線材進口量環比增長7.4%至5.4萬噸,其中棒材、線材環比分別增長12.1%和20.0%。 前三季度,我國進口板材487.8萬噸,同比減少26.7%,占進口總量85.6%。除電工鋼、特厚板進口量增長外,其他鋼材品種進口量均呈現下降趨勢,其中17個品種降幅在10%以上,鋼筋、熱軋薄寬鋼帶、鐵道用鋼降幅在50%以上。從進口總量看,中板、冷軋薄板、鍍層板為進口量前三類品種,均在90萬噸以上,合計占總進口量49.6%。 9月,我國不銹鋼進口量環比增長32.5%至23.1萬噸,為2023年單月最高值,占進口總量36.2%;進口均價2473.4美元/噸,環比下跌15.5%。進口增量主要來自印尼,環比增長39.2%至20.2萬噸,品種增幅較大的是方坯。前三季度,我國進口不銹鋼138.6萬噸,同比減少43.3%;進口均價3182.6美元/噸,同比上漲5.5%。 表3 2023年9月分品種鋼材進口情況 表4 2023年9月不銹鋼進口情況 2.分區域情況 9月,我國自日本、韓國合計進口41.9萬噸,環比增長10.6%,占進口總量65.4%;其中自日本進口22.4萬噸,環比增長21.6%。自東盟進口11.8萬噸,環比減少5.8%,其中印尼進口量環比減少5.3%至10.9萬噸。 前三季度,我國鋼材進口主要來自日本、韓國、印尼和中國臺灣,占進口總量85.7%。對四個主要區域進口量均減少,其中對日本、韓國、中國臺灣進口分別減少35.4%、25.6%和32.5%。 圖4 2023年9月中國鋼材主要進口來源 3.初級產品進口情況 9月,我國進口初級鋼鐵產品(包括鋼坯、生鐵、直接還原鐵、再生鋼鐵原料)35.3萬噸,環比減少5.8%;其中鋼坯進口量環比增長0.9%至31.2萬噸。前三季度,我國進口初級鋼鐵產品301.8萬噸,進口鋼坯197.9萬噸,同比減少64.0%。 表5 2023年9月主要初級鋼鐵產品進口情況 四、后期展望 前三季度,國內鋼鐵供應強于需求,鋼產量同比增長1.7%,建筑業用鋼需求收縮,粗綱表觀消費量同比下降1.5%,出口增長一定程度上緩解國內供需矛盾。近期全球地緣政治沖突升級,或增加全球經濟發展不確定性,并對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體系產生負面沖擊效應。短期來看,國內外鋼鐵需求一般,海內外價差繼續收窄,企業出口接單量下滑,預計鋼材出口量將繼續回落,進口延續低位運行。
文章來源于《世界鋼鐵協會》 2023年10月24日 | 比利時,布魯塞爾 2023年9月全球63個納入世界鋼鐵協會統計國家的粗鋼產量為1.493億噸,同比下降1.5%。 2023年9月全球粗鋼產量 2023年9月全球63個納入世界鋼鐵協會統計國家的粗鋼產量為1.493億噸,同比下降1.5%。 各地區粗鋼產量 2023年9月,非洲粗鋼產量為130萬噸,同比下降4.1%;亞洲和大洋洲粗鋼產量為1.107億噸,同比下降2.1%;歐盟(27國)粗鋼產量為1060萬噸,同比下降1.1%;其他歐洲國家粗鋼產量為350萬噸,同比提高2.7%;中東粗鋼產量為360萬噸,同比下降8.2%;北美粗鋼產量為900萬噸,同比下降0.3%;俄羅斯和其他獨聯體國家+烏克蘭粗鋼產量為730萬噸,同比提高10.7%;南美粗鋼產量為340萬噸,同比下降3.7%。 表1:各地區粗鋼產量 上述地區含63個產鋼國提交的數據,其2022年產量占全球粗鋼產量的97%。 非洲:埃及、利比亞、南非、突尼斯 亞洲和大洋洲:澳大利亞、中國、印度、日本、蒙古國、新西蘭、巴基斯坦、韓國、中國臺灣、越南 歐盟 (27國):奧地利,比利時,保加利亞,克羅地亞、捷克、芬蘭、法國、德國、希臘、匈牙利、意大利、盧森堡、荷蘭、波蘭、葡萄牙、羅馬尼亞、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西班牙、瑞典 其他歐洲國家:馬其頓、挪威、塞爾維亞、土耳其、英國 中東:伊朗、卡塔爾、沙特阿拉伯、阿聯酋 北美洲:加拿大、古巴、薩爾瓦多、危地馬拉、墨西哥、美國 俄羅斯和其他獨聯體國家+烏克蘭:白俄羅斯、哈薩克斯坦、俄羅斯、烏克蘭 南美洲:阿根廷、巴西、智利、哥倫比亞、厄瓜多爾、巴拉圭、秘魯、烏拉圭、委內瑞拉 粗鋼產量排名前十位的國家 2023年9月, 中國粗鋼產量為8211萬噸,同比下降5.6%; 印度粗鋼產量為1160萬噸,同比提高18.2%; 日本粗鋼產量為700萬噸,同比下降1.7%; 美國粗鋼產量為670萬噸,同比提高2.6%; 俄羅斯粗鋼預估產量為620萬噸,同比提高9.8%; 韓國粗鋼產量為550萬噸,同比提高18.2%; 德國粗鋼產量為290萬噸,同比提高2.1%; 土耳其粗鋼產量為290萬噸,同比提高8.4%; 巴西粗鋼預估產量為260萬噸,同比下降5.6%;伊朗粗鋼產量為240萬噸,同比下降12.7%。 表2:粗鋼產量排名前十位的國家 e - 預估值。排名依據為本年度累計粗鋼產量。
文章來源《中國鋼鐵工業協會》 圖為駱鐵軍 今年初以來,我國鋼鐵行業總體呈現‘高產量、高成本、低價格、低效益’的‘兩高兩低’狀態。 鋼鐵企業要充分認識到,再靠提高裝備水平、降低成本,獲得競爭優勢的空間已經越來越小。行業有為自律、有效調控產量是新發展階段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更重要的新選擇。 我國如此大的鋼產量絕不能像日韓一樣靠出口消化,政策上不允許,進口國也不允許。 龍頭企業要率先垂范,不僅要落實囯家調控要求,完成各自任務,更要發揮帶頭引領作用,主動站在行業的角度謀大局,而不是滿足于自己跑贏大盤,以維護各區域市場的良性運行,踐行聯合重組的本意和宗旨,帶領行業齊心協力渡難關,相信最終也將是最大的贏家。 …… 10月28日,鋼之家網站2024年鋼鐵產業鏈發展形勢會議在江蘇南京召開,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會長駱鐵軍出席會議并發表題為《論鋼鐵行業穩定增長》的主旨演講。他在講話中分享了對鋼鐵行業陷入 囚徒困境 的看法,并探討了鋼鐵行業高質量穩增長的實質與必須厘清的幾個問題,引起與會人士的強烈共鳴。 今年初以來鋼鐵行業總體呈現 兩高兩低 狀態 2023年是我國疫情防控平穩轉段后的第一年,國民經濟持續恢復,總體回升向好,但經濟恢復是一個波浪式發展、曲折式前進的過程。面對復雜嚴峻的市場形勢、轉型升級的諸多陣痛,以及國內外形勢的深刻變化,我國鋼鐵行業面臨著一些新問題、新挑戰。 駱鐵軍表示,今年初以來,我國鋼鐵行業呈現 高增長、低效益 局面。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國GDP同比增長5.2%,其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加值為7.8%,高于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8個百分點,在工業行業中名列前茅。 前三季度,我國粗鋼產量為7.95億噸,同比增長1.7%;粗鋼表觀消費量為7.31億噸,同比下降1.5%;鋼材出口6682萬噸,同比增長31.8%;折算粗鋼凈出口6400萬噸,同比增長63.3%。 鋼鐵增產大多數被出口消化了,但同時,鋼材價格下跌了12%,鋼協會員企業利潤下降34.1%,利潤率只有1.33%,企業虧損面達到近40%。 駱鐵軍表示,10月份企業虧損或許更大。 同時,前三季度,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利潤率僅為0.37%,在全國41大工業行業中排名倒數第三。鋼鐵行業總體呈現 高產量、高成本、低價格、低效益 的 兩高兩低 狀態。 不禁要問,對于鋼產量的增加和鋼鐵工業較高的增加值,這樣的運行態勢能代表中國經濟穩增長嗎?這是中國鋼鐵工業穩增長的期望值嗎? 駱鐵軍發出了這樣的疑問,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經濟走向高質量發展,增長動能、增長質量發生明顯變化,在潛在增長率下降的同時,考慮到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及解決高速發展過程中累積的諸多深層次矛盾和問題,繼續一味追求兩位數的快速發展已不現實。黨的十九大報告正式提出,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為高質量發展階段,要求我們既要看增長速度,更要看增長質量。 鋼鐵行業要追求什么樣的穩增長? 目前,鋼鐵行業‘高增長、低效益’狀態已延續一年有余,即便如此,我們仍未看到鋼鐵企業主動大范圍減產,大家都寄希望于自己多生產攤薄成本,迫使其他企業先減產。 駱鐵軍認為鋼鐵行業陷入了 囚徒困境 , 不少企業也在低價競爭,造成惡性循環,形成了價格持續下跌、效益處于微利的局面。甚至部分地方政府為了提高地方經濟指標,給企業下達了增產指標。 這些現象導致企業虧損面不斷擴大,不虧損的企業可能也是減少了折舊或是非鋼利潤,甚至有的企業已經出現了現金‘失血’,但為了保持今年的產量基數,還在努力維持生產。 在駱鐵軍看來,這種心態會嚴重影響鋼鐵行業整體健康發展。 一方面,鋼鐵產量的增加消耗了大量煤炭和鐵礦石,還增加了碳排放。近年來,我國鋼產量保持在10億噸級水平,鐵礦石對外依存度一直保持在80%以上。近3年來,我國鐵礦石進口量均超過11億噸,國內需求旺盛導致礦價難以下跌。 特別是今年初以來,鋼材價格下跌、行業效益大幅回落,但由于生鐵產量增長2.8%,鐵礦石價格依然堅挺,甚至出現逆勢上漲。 10月24日,國家宣布增發1萬億元國債,鐵礦石價格隨即連漲4.4美元/噸,利好全部被進口鐵礦石吃掉了。 駱鐵軍說道。 另一方面,增加的鋼鐵產量很大一部分被出口消化。前三季度,我國鋼材出口量同比增加1600萬噸,增長32%,但出口均價從去年下半年以來持續下跌,9月份出口均價降至814美元/噸,較今年初下降40%。駱鐵軍直言,我國鋼材出口呈現 以價換量 的局面,甚至存在大量 買單出口 現象。 出口產品結構中,普通產品大量增長,高端產品占比下降,這也引起了部分國外市場的反感。 駱鐵軍補充說, 今年貿易摩擦明顯增多。從近期協會與東南亞各國鋼協的交流發現,當地企業認為中國鋼材大量低價出口沖擊了當地市場。 那么,鋼鐵行業究竟要追求什么樣的穩增長?駱鐵軍認為,鋼鐵行業穩增長首先要拋棄以規模為中心的傳統經營觀念,轉向以效益為中心。鋼鐵企業要充分認識到,再靠提高裝備水平、降低成本,獲得競爭優勢的空間已經越來越小。 世界鋼鐵工業的發展已經證明,行業有為自律、有效調控產量是新發展階段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更重要的新選擇。 駱鐵軍說, 在這種大背景下,提高質量、降低成本才有效。當然,國家要加強對那些違規產能、嚴重污染環境、靠苛扣職工工資的企業進行嚴格督查,這應是高質量發展的真正內涵。 一句話:鋼鐵行業穩增長是有效益的、可持續的增長,是高質量的增長,而不是數量的增長。企業要實現 有利潤的收入、有現金的利潤 ,地方經濟也要實現 有質量的發展、有效益的產值 ,要處理好經濟增長與高質量發展的關系,只為擴大規模的盲目生產應該受到約束。 通過對比當前與2018年前三季度的原材料行業的實例運行數據,駱鐵軍表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曾為原材料行業創造過中低增速、高效益的發展階段。這一時期,原材料行業雖然增加值低、產量增幅不大,但利潤水平遙遙領先于其他行業,由高速增長階段向高質量、高效益轉變的跡象明顯。駱鐵軍認為,這主要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下游投資拉動、加強環保治理督查效果及資金供給總體適中的共同影響。 鋼鐵調控符合市場規律 駱鐵軍介紹,10月18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了今年前三季度數據后,有關人士分析了 三駕馬車 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最終消費支出為83.2%,拉動GDP增長4.4個百分點;資本形成總額貢獻率為29.8%,拉動GDP增長1.6個百分點;貨物和服務進出口貢獻率為負13.0%,拖累GDP下滑0.7個百分點。尤其是在第三季度,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提升至94.8%。 消費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這是經濟發展潛在增長的正常規律。 駱鐵軍認為,后工業化階段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將占主要地位。 鋼鐵行業不是最終消費領域,其需求取決于建筑業和制造業的增減。 他介紹,2022年,我國粗鋼表觀消費量為9.6億噸,雖然仍處在10億噸級水平,但較2020年下降約9000萬噸,國內鋼鐵消費短短兩年內下降近億噸,這是行業必須認清的現實。 駱鐵軍認為,最關鍵的影響因素就是房地產市場。從房地產市場看,2020年—2022年,房地產新開工面積由22億平方米降至12億平方米,降幅為46%,今年全年房地產新開工面積或不到10億平方米。他預計,未來兩三年內,房地產市場仍將面臨深度調整。 從基礎設施建設來看,2011年—2020年是我國基礎設施建設的高峰期。根據《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2021年—2035年期間,我國鐵路、公路等基礎設施建設施工量與2011年—2020年大體一致,這預示著未來基礎設施建設強度將減弱。 從制造業來看,以往中國制造業對外依賴度較大,隨著西方實施脫鉤斷鏈政策,不利于制造業出口。 在分析今年經濟增長乏力時,不少人把需求不足作為原因之一,但也有不少業內人士認為,如此高的鋼產量,既使考慮出口,在國內的消費也足夠大了。大家感受到的需求不足,實際上是用鋼量占30%以上的房地產消費一直在下降,總的消費并不低。 駱鐵軍表示, 在下游需求增長空間有限的背景下,2020年我國粗鋼產量出現峰值,我國如此大的鋼產量絕不能像日韓一樣靠出口消化,政策上不允許,進口國也不允許。 必須承認,當前,鋼材市場不可能再像2008年或2015年后那樣迎來新一輪上升走勢。在房地產市場震蕩下行的大趨勢下,粗鋼產量難以再創新高。 駱鐵軍強調,如果不進行有效的產量控制,行業再不自律,鋼鐵行業就可能持續在微利邊緣徘徊。 為此,駱鐵軍提出,鋼鐵企業要充分認識到當前市場嚴重供大于求的局面、行業增加值的增長與企業效益相悖,有悖于穩增長和高質量發展的政策取向。 他表示,鋼鐵企業要加強自律,遵循 以滿足用戶需求為目的、以供需平衡為原則 的自律生產方式,按照 三定三不要 經營原則,減少無效供給,主動減產,杜絕惡性競爭,堅持 有訂單的生產、有利潤的收入、有現金的利潤 ,堅決反對低價競爭,真正做到 低于成本不銷售 ,追求 有質量的經營、有效益的發展 。 駱鐵軍強調,尤其是龍頭企業要率先垂范,不僅要落實囯家調控要求,完成各自任務,還要發揮帶頭引領作用,主動站在行業的角度謀大局,而不是滿足于自己跑贏大盤,以維護各區域市場的良性運行,踐行聯合重組的本意和宗旨,帶領行業齊心協力共渡難關。 目前,鋼鐵行業正在積極探索可實施、可操作的產能治理新機制。控產量要兩手抓,充分發揮市場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駱鐵軍表示,過去實踐證明,鋼鐵調控符合市場規律,如果鋼鐵產量調控不理想,可能會直接導致進口鐵礦石價格上漲、行業效益下滑,保供穩價任務將更加艱巨,這不符合穩增長的要求。 駱鐵軍建議國家相關部委將已經出臺的鋼鐵調控政策強化落地,引導市場預期,促進鋼鐵行業高質量穩增長。
文章來源于《中國鋼鐵工業協會》
文章來源于《中國冶金報社》 能源保障和安全事關國計民生,南鋼成功化解能源戰略儲備、LNG儲罐關鍵材料 卡脖子 難題,用短短10余年時間完成了國際上9Ni鋼生產知名企業60年左右才完成的交付量,成為下游多家著名能源裝備制造企業和能源企業的可靠合作伙伴。10月20日,以 乘勢聚能,碳路登峰 為主題的中國能源材料產業鏈高峰論壇暨南鋼30萬噸Ni系鋼、100臺LNG陸地儲罐業績發布會在江蘇南京舉行。會議總結我國能源材料取得的階段性成就,分析能源材料產業鏈發展的瓶頸問題,共同探討中國能源材料產業鏈高質量發展,保障我國能源戰略安全。 圖為會議現場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黨委書記、執行會長何文波, 中國超級鋼之父 王國棟院士等專家學者到會指導,共同推進中國能源材料產業鏈高質量發展。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二級巡視員馬小平,南京市工信局副局長張會祺,南京市發改委副主任賈尚斌,南京市江北新區黨工委副書記陳潺嵋出席會議。國家管網集團、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中國化學等央企代表發表講話;南鋼黨委書記、董事長黃一新,總裁祝瑞榮分別致辭。南鋼副總裁、總工程師楚覺非,黨委副書記王芳,總會計師梅家秀,副總裁、工會主席黃旭才參加會議。南鋼副總裁譙明亮主持會議。 圖為何文波 今天我們上下游坐在這里聚焦于Ni系能源用鋼,這是務實的、積極的,這樣討論問題我們都會有收獲。 何文波在講話中高度肯定了此次會議召開的價值。他表示,保證能源供給、滿足能源需求,不僅是經濟發展問題,還是國家安全問題。Ni系鋼在能源運營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南鋼在Ni系鋼的開發和生產方面是鋼鐵行業的先行者、領先者。 何文波表示,高質量發展追求的就是 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 。作為鋼鐵行業,全面滿足國民經濟發展對鋼鐵材料的需求是我們的本職,是我們的使命。綠色化是產業發展的前提,智能化是實現目標的路徑,而高端化才是產業的使命所在。南鋼的實踐告訴我們,瞄準下游需求,堅持不懈抓技術創新,聚精會神開發新產品,這才是真本事。經營長期向好的企業、經得住市場周期檢驗的企業,大都具有 穩健、專注、持續 的特點,南鋼具有同樣的特點。鋼鐵轉型升級的核心是立足本職,是產品升級。所有的轉型行動,最后的落腳點還是要落在產品上。 安于本質,真如鋼鐵 ,表達的本義就是如此。產品開發過程,是一個需求發現過程,是一個資源組織過程,是一個能力形成過程,需要產、銷、研、用全產業鏈的通力合作,是產業鏈各種資源要素優化組合的結果。 何文波認為,鋼鐵碳中和簡單說可以有三條實現路徑:一是能源節約和能源替代,二是資源節約和資源替代,三是產品升級和產品替代。能源替代,比如可再生能源的替代、氫能的替代等;資源替代,比如廢鋼對鐵礦的替代;產品替代本質上是材料替代,指的是用鋼鐵材料替代其他材料,比如用鋼結構替代鋼筋混凝土結構。而持續開展且永無止境的工作,還是產品升級。產品升級就是提高鋼鐵材料的使用性能,主要的方向就是 高強、高耐蝕、高功效 。他希望,鋼鐵業與相關產業能夠繼續加深理解、深入合作,特別是在關鍵領域,比如能源領域,能夠取得更多更好的合作成果,共同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作出我們的貢獻。 圖為黃一新 黃一新在致辭中表示,過去的世界列強、現在的發達國家,無一不是建立在強大的鋼鐵工業基礎之上。9Ni鋼,被冠以 鋼材皇冠上的明珠 ,是國內外業界公認的高技術含量、高生產難度的寬厚板品種之一。面對國外技術的封鎖及能源行業急迫需求,南鋼人與大家一道,披荊斬棘、迎難而上,牽頭成立了超低溫LNG儲罐用鋼自主創新及產業應用團隊,開啟了對9Ni鋼研發的 破冰行動 。截至目前,南鋼供應的第一臺大連9Ni鋼儲罐已經良好穩定運行11年,也收獲了廣大客戶源源不斷的好評。這一個個指標和數字,是9Ni鋼實現國產化替代,打破關鍵材料 卡脖子 的歷史見證。伴隨著產品應用在一項項享譽全球的重大工程上,南鋼產品成為讓南鋼人乃至中國人揚眉吐氣的中國創造。這一份份沉甸甸的成績與收獲的背后,無不充滿著各位領導專家、生態圈伙伴 鼎力支持、傾心相助 的涓涓之情;無不彰顯著南鋼人 艱苦創業,開拓創新 的奮斗精神。 他指出,企業要行穩致遠,就必須堅定不移朝著自主創新、自主可控的方向破浪前行。志存高遠的南鋼人,永不滿足,永不懈怠。南鋼將與科研院所、產業鏈伙伴一道,通過數字化協同研發,加強全鏈路攻關、全要素支持、全生態發展,攻克國外壟斷、 卡脖子 技術,共同插上數智創新的翅膀。南鋼將持續開展焊材國產化攻關,參與課題設計、免費提供試板并參與評估,助力國產焊材研發;不斷推動全產業鏈生態圈建設,為確保LNG能源和乙烯等化工行業產業鏈的完整性、建立現代化產業體系貢獻新的力量。 圖為祝瑞榮 祝瑞榮表示,多年來,南鋼一直堅守 鋼鐵強國 的初心和使命,積極響應國家號召。自2007年起,南鋼人便充分發揮敢為人先的闖勁,緊隨國家能源結構戰略調整,大力研發天然氣等清潔能源產業鏈所需的鋼鐵材料。通過自主開發和共性技術外延,南鋼先后成立了南鋼英國研究院、南鋼日本日邦研究院、南鋼新材料研究院、南鋼數字研究院和南鋼雙碳研究院五大研發平臺,聚力打造產品競爭力,引領鋼鐵材料的發展。在深耕產業領域十余載中,南鋼相繼開發了高鋼級大輸量管線、超高強管線和海洋抗酸管線,研發了各類球罐和特殊容器用鋼以及特種冶金復合板、集裝箱用止裂鋼等高技術含量品種鋼,實現了諸多系列產品研發 0→1 1→N 的重大突破。南鋼Ni系鋼交付量已經超過國際知名企業近60年的用量,可以說是 遙遙領先 。南鋼人堅信,國家清潔能源戰略和化工行業高質量發展勢在必行,產品的高端化研發制造勢在必行,全產業鏈合作共贏的新生態、新發展勢在必行。南鋼將持續堅持以用戶為中心,聚焦產品迭代進化和質量提升,持續深化產銷研一體化模式,為用戶提供南鋼一攬子解決方案,用更精準的標準、更有競爭力的成本、更好的服務,為社會、用戶創造更大的價值。 圖為王國棟到會指導 圖為譙明亮主持會議 圖為業績發布儀式 會議舉行了南鋼30萬噸Ni系鋼、100臺LNG陸地儲罐業績發布儀式。近年來,南鋼9Ni鋼產品以及低溫螺紋鋼及套筒,已用于建造了29座LNG接收站,包括14座國家重大工程、15個省市級重大工程和多個海外項目,總數超過100臺陸地LNG儲罐,南鋼Ni系鋼已經供貨超過30萬噸,所供鎳系鋼板首尾相連總長度達到1300余千米,與京滬高鐵總里程相近。這些項目的運營,可以大幅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助力全球溫室氣體減排。南鋼9Ni鋼獲得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產品、中國專利獎產品、國家工業強基項目產品、國家重點新產品等多項殊榮。南鋼是3.5Ni、5Ni、7Ni、9Ni等系列最全的生產企業,連續12年保持國內陸地、船上用鋼市場占有率第一;南鋼是率先實現Ni系鋼出口的鋼企;南鋼為全球最大VLEC船、全球最大容積陸地LNG儲罐等多個世界首臺套提供了Ni系鋼,實現了中國LNG產業從 跟跑 到 領跑 的轉變。南鋼還開發了世界首創的5Ni型鋼,填補了國際空白。除了傳統成熟產品之外,南鋼想用戶之所想,率先開發出第二代7Ni鋼、第三代高錳鋼等更具經濟優勢的產品,引領了低溫材料發展。 圖為兩大中心揭牌儀式 會議還舉行了江蘇省低溫鋼工程研究中心、江蘇省工業設計中心揭牌儀式,兩大省級重大創新平臺落戶南鋼,將為南鋼打造領先、開放的全球化創新網絡發揮重要作用。 圖為陳潺嵋 陳潺嵋表示,創新是靈魂,產業是一個地方發展的基礎。南鋼地處江北新區,是鋼鐵行業的龍頭企業,更是支撐江北新區產業發展的千億級企業。南鋼始終堅持把創新作為引領,這與江北經濟發展相匹配。江北新區會一如既往地支持南鋼的創新發展,在空間載體、創新資金、環保生態和營商環境的保障方面,都會全力以赴支持南鋼,支持南鋼上下游產業鏈在新區落地和發展。 圖為沈琛 國家管網集團總經理助理沈琛表示,作為江蘇鋼鐵工業搖籃的南鋼,在助力裝備強國、產業強國方面取得了非凡的成就,為鋼鐵行業的發展樹立了典范。未來,希望南鋼與國家管網能夠長期秉承信任,加強溝通和協作,進一步互相學習和借鑒,不斷創新和提升,共同推動行業技術水平的進步和先進鋼鐵材料的產品升級,推動企業、行業、產業的發展進步。 圖為熊建新 中石化物資裝備股份有限公司首席專家熊建新表示,中國石化正搶抓氫能發展和碳減排的重大戰略機遇,期待節鎳型低溫儲罐用鋼、高壓氣態氫能長距離輸送管線用鋼、CO2密相長距離輸送管線用鋼、CO2超臨界長距離輸送管線用鋼、液氫輸送管線用鋼等安全經濟專用牌號鋼早日用在生產建設中,為國家能源戰略提供儲運裝備物資基礎,更希望南鋼人為此再獻智慧,再出力量,再結碩果。 圖為黃永剛 中石油寰球工程北京分公司副總經理黃永剛表示,我國將迎來新材料新能源的開發和應用的高峰,裝備制造、能源供應和煉油化工等企業將迎來數字化交付和智能化運營的挑戰,各行各業里的優秀企業家都會關注和探索更高效率、安全、可持續和環境友好的協同發展道路。期待南鋼有更多的創新解決方案和勇闖市場的十足干勁,期待產業鏈的各位同仁共同致力于清潔能源的發展。 圖為李海明 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工程與物裝部處長李海明表示,展望中國能源產業發展的未來,LNG領域的發展前景非常廣闊,市場需求持續增長。作為LNG領域的核心企業,中海油將積極響應國家綠色發展的號召,加強技術創新,依托國內先進鋼鐵企業的強大支持,深化在清潔能源領域的研究與開發,推動新能源產業鏈的發展。 圖為吉利 中國化學天辰工程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吉利表示,近年來,天辰公司與南鋼公司強強聯手,開展了多方位、多維度的深入合作。當前,在 雙碳 目標的要求下,LNG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天辰公司將在夯實沿海布局的基礎上,持續向內陸延伸服務,并以服務好國內LNG領域業主為基礎,充分運用大中型境外項目運營經驗,穩步推進LNG業務向國際化發展。 圖為張國信主持技術論壇 會議特別設置技術論壇環節,由中石化廣州(洛陽)工程有限公司首席專家張國信主持。南鋼首席專家謝章龍作《南鋼鎳系鋼產銷研+服務一體化解決方案》報告,東北大學教授劉振宇作《低溫材料發展方向》報告,中國石油天然氣管道工程有限公司機械室主任、高級工程師杜亮坡作《大型LNG儲罐技術發展和思考》報告,中石化廣州(洛陽)工程有限公司專業副總李宏斌作《大型儲罐的發展及對鋼材的新要求》報告,中石油一級正專家、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霍春勇作《氫氣和二氧化碳管道的發展與挑戰》報告,南鋼專家孫超作《南鋼鎳系鋼第三代產品推廣》報告,國家壓力容器工程中心副主任章小滸作《壓力容器用鋼板的技術進展》報告,江南造船研究院周清華作《液化氣船低溫貨物維護系統的國產自主化研制》報告,伊薩焊接切割器材(上海)管理有限公司行業銷售總監顧杰作《鎳系鋼焊接的伊薩解決方案》報告,德和(保溫材料)副總經理嚴濤作《高性能材料助力石化應用》報告。 圖為謝章龍 圖為劉振宇 圖為杜亮坡 圖為李宏斌 圖為霍春勇 圖為孫超 圖為章小滸 圖為周清華 圖為顧杰 圖為嚴濤 會議期間,與會嘉賓參觀了南鋼。在南鋼智慧運營中心,王芳介紹了南鋼鋼鐵智造的全流程、工業互聯網生態、新產業裂變等各領域的發展情況。近年來,南鋼通過 一切業務數字化,一切數字業務化 的創新實踐,借助數字產業化為新業態、新模式賦能,形成了獨具南鋼特色的 產業智慧化 和 智慧產業化 雙重競爭優勢。 圖為何文波參觀南鋼智慧運營中心 何文波對南鋼的智慧運營生態系統給予高度贊揚。他指出,南鋼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特征顯著,通過數字化轉型、網絡化協同、智能化升級,構建全要素、全產業鏈、全價值鏈資源整合體系,實現了協同效應和價值提升。同時,南鋼依托智慧產業化能力,實現了完整的解決方案對外賦能輸出,推動了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和相關行業朝著更高水平邁進。綠色低碳轉型是未來鋼鐵工業的共同使命,南鋼正以實際行動勇擔時代使命,深入推進綠色革命。南鋼的智慧能源管理體系,發揮了能源數字化的積極作用,有效提升了企業的能源管理效力,打造出了特色的靚麗環保工業名片,值得在行業內廣泛推廣。 來自政府機關、行業協會、設計單位、施工單位、第三方監理單位、高校、研究院所、焊材及保溫材料供方、投資人,以及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新華社、人民日報等媒體記者近300人參加會議。新華社對大會作圖片和視頻直播。 圖為會議合影
文章來源于《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 1~9月,我國造船市場份額保持全球領先,造船三大指標全面增長,船舶企業效益同比增長。 一、全國三大造船指標同比增長 1~9月,全國造船完工量3074萬載重噸,同比增長10.6%;新接訂單量5734萬載重噸,同比增長76.7%。截至9月底,手持訂單量13393萬載重噸,同比增長30.6%。 全國出口船舶完工量2631萬載重噸,同比增長11.8%;承接出口船訂單5353萬載重噸,同比增長82%。9月末手持出口船訂單12497萬載重噸,同比增長36.8%。出口船舶分別占全國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手持訂單量的85.6%、93.4%和93.3%。 二、重點監測企業指標情況 1、造船企業三大指標同比增長 1~9月,48家重點監測造船企業造船完工2967萬載重噸,同比增長12%。承接新船訂單5331萬載重噸,同比增長72.3%。9月底,手持船舶訂單12796萬載重噸,同比增長26.2%。 1~9月,48家重點監測的造船企業完工出口船2627萬載重噸,同比增長11.8%;承接出口船訂單5120萬載重噸,同比增長74.7%;9月末手持出口船訂單12237萬載重噸,同比增長31.7%。出口船舶分別占重點造船企業完工量、新接訂單量、手持訂單量的88.5%、96%和95.6%。 2、船舶修理企業完工艘數同比增長 1~9月,18家重點監測船舶修理企業,船舶修理完工3261艘,同比增長0.8%。 3、船用柴油機產量持平功率增長 1~9月,8家重點監測船用柴油機制造企業,生產各類中低高速柴油機共計10926臺,同比基本持平,完成功率1126萬千瓦,同比增長16.4%。 4、船舶企業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 1~9月,74家重點監測船舶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3670.8億元,同比增長23%。其中船舶制造產值1591.6億元,同比增長42.9%;船舶配套產值316.1億元,同比增長19%;船舶修理產值198.9億元,同比增長16.6%。 5、船舶企業效益同比增長 1~9月,74家重點監測船舶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909.6億元,同比增長29.1%;利潤總額127.8億元,同比增長116.1%。 三、造船三大指標國際市場份額保持領先 1~9月,我國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手持訂單量分別占世界市場份額的48.7%、68.5%和54.7%。 四、三大指標修正總噸同比增長 1~9月,全國造船完工量1129萬修正總噸,同比增長23.3%;新承接船舶訂單量2161萬修正總噸,同比增長40.2%。截至9月底,手持船舶訂單量5797萬修正總噸,同比增長34.3%。 按修正總噸計,中國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手持訂單量分別占世界市場份額的46%、63.5%和50.2%。